醫藥網5月29日訊 近日,經湖北省經濟和信息化廳組織專家評審,東信醫藥集團旗下的湖北東信藥業有限公司被評定為“湖北省支柱產業細分領域隱形冠軍培育企業”。這個閃亮的榮譽無疑為湖北東信藥業有限公司貼上了一塊含金量頗高的金字招牌。
上圖:“湖北省支柱產業細分領域隱形冠軍培育企業”榮譽證書
經濟和信息化部門評定的隱形冠軍是指長期專注于制造業某些特定細分產品市場,社會知名度偏低,生產技術或工藝領先,單項產品市場占有率居省內、國內或全球前列的企業。為湖北東信藥業有限公司贏得“支柱產業細分領域隱形冠軍”榮譽的是他們賴以成名的優勢產品——栓劑系列藥品。
01
小劑型蘊含大商機
栓劑是將藥物與適當的基質混合均勻而制成的一種在室溫下為固體,遇體溫時能夠迅速溶融或溶解,并能與體液相混合的一類劑型。
栓劑為古老的藥品劑型之一,在公元前1550年埃及的《伊伯氏紙草本》中就有記載。我國關于栓劑的最早記載也可上溯到《史記·倉公列傳》。
栓劑給藥的作用包括兩個方面:其一為栓劑在腔道內起局部作用;其二為栓劑中的藥物,經由腔道吸收進入血液而發揮全身作用。
在發揮局部作用方面,栓劑因其能夠將藥物直接送達病所,所以療效顯著,副作用小。
栓劑發揮全身治療作用時,具有下列優點:
① 物經直腸吸收,可以避免口服藥物所易遭受的肝臟“首過效應”的破壞;
②直腸吸收的干擾因素比口服給藥少;
③藥物可以避免因受胃腸道pH環境或消化酶的作用而失去活性;
④對胃粘膜有刺激性的藥物改用肛門栓后可以使胃免受刺激;
⑤對伴有嘔吐的患者的治療;
⑥對不能或不愿吞服片、丸及膠囊的患者,尤其是嬰兒和兒童,肛門栓劑給藥不失為一較好的替代途徑;
⑦有些藥物經直腸吸收比經口服吸收有更大的生物利用度。
在歐美醫藥市場,栓劑因具備上述諸多優點而得到廣泛應用。栓劑不僅在婦科領域的用量較大,在兒科、解熱鎮痛、肛腸、生殖等領域,也深受醫療機構和醫生的歡迎。
據世界衛生組織對中國婦女的調查,約有41%的育齡女性有不同程度的婦科炎癥;而已婚婦女的發病率更是高達70%。兒童則是感冒發熱的高發人群。龐大的疾病人群,為栓劑在中國醫藥市場的普及提供了巨大的市場空間。
小劑型做出大文章
在創業初期,剛剛起步的東信醫藥集團無法同醫藥行業的大企業、大品牌在大劑型、大品種上抗衡。要想在競爭激烈的醫藥行業生存、立足,就必須做出差異化,形成企業的特色和優勢。基于對中國醫藥市場的深入研究和了解,東信醫藥集團的創業者果斷選擇在栓劑領域尋求突破。2002年,他們收購了中國最早的栓劑生產企業之一——湖北江陵制藥廠,投入較大的資金對廠房、車間、設備和工藝進行升級改造,對員工進行專業、系統的培訓,配備高端藥品質量檢測儀器,建立健全質量管理體系。
通過自主研發,湖北東信藥業有限公司從最初的幾個栓劑文號發展到56個文號,在栓劑的品種數量上遙遙領先于其他制藥企業。
在抓好栓劑產品研發的基礎上,東信醫藥集團從栓劑的研發、制造,延伸到上游的輔料生產、下游的產品營銷推廣,實現了栓劑的全產業鏈布局,成為行業內規模領先的栓劑藥品生產基地、栓劑輔料生產基地,栓劑輔料——混合脂肪酸甘油酯的產量占全國市場份額的90%以上。
上圖:湖北東信藥業有限公司栓劑內包材車間
此后,東信醫藥集團又陸續收購了湖北鼎龍制藥、武漢同安藥業、荊州市金康藥業、武漢科納生物、成都瀘天化科森等醫藥企業。通過自主研發、精準并購、規模擴建、產業布局,形成了涵蓋醫藥工業產業園、科技研發中心、現代化營銷公司的綜合性醫藥集團。
目前,東信醫藥集團擁有22個劑型及系列、341個品規,外用藥劑型種類、栓劑種類、栓劑產量名列前茅。“東信”、“靜青”、“妍婷”商標榮獲“湖北省著名商標”稱號,“愛彌爾”榮獲“中國化學制藥行業優秀產品品牌”稱號;湖北東信藥業有限公司先后被評為“湖北省醫藥行業成長型企業十強”,榮獲“中國化學制藥行業成長型優秀企業品牌”等榮譽。
03
以品質成就大品牌
2019年是東信醫藥集團承前啟后、繼往開來的一年。在醫藥行業監管的高壓態勢下,東信醫藥集團將直面挑戰,自我革新,不斷提高企業的精細化管理水平,推動企業高質量發展,以特色產品滿足市場需求,以品質和服務為品牌加分。
一是加強生產技術、質量管理專業技術隊伍建設,提升生產技術、質量管理綜合實力,從細節入手,強化基礎管理和現場管理,增強生產過程質量可控保障。
二是根據市場需求,科學調度,保障均衡生產。以市場為導向,對季節性需求產品,充分考慮產能和生產周期因素,做到早謀劃、早安排,科學制定生產計劃,避免斷貨現象,滿足市場需求。
三是以創新發展為動力,以提升主導產品附加值為切入點,加快藥用輔料車間擴建步伐,及早并入國內獨有的成都瀘天化科森高端栓劑輔料生產工藝技術,做好藥用輔料標準提升及其申報登記工作,編入國家《藥典》;開展研發、自主創新、工藝技術攻關,形成專有技術,將其轉化為專利,提升核心競爭力,鞏固東信醫藥在栓劑及其他優勢品種上的領先優勢。
醫藥網5月29日訊